在大多数社区里,户外猫都是熟悉的景象:它们可能窜过马路,在你烧烤时突然出现在露台上,或是在夜间因猫群争斗发出刺耳叫声。这些自由活动的猫咪有些只是白天外出闲逛的家养宠物,但绝大多数属于两类之一——流浪猫与野猫。流浪猫是走失或被遗弃的宠物,而野猫在某种程度上仍保留野性。据美国人道协会统计,全美约有3000-4000万只这样的"社区猫"。虽然部分居民认为野猫扰民,但许多人和组织通过"诱捕-绝育-放归"计划(TNR)在控制数量的同时保护动物权益。这些爱猫人士正试图破除"野猫危害社区"的误解。我们整理了关于社区猫的常见误区,希望能扭转负面印象。
1. 野猫与家猫属于不同物种
马里兰州Alley Cat Allies创始人Becky Robinson指出,许多人没意识到野猫与家猫的唯一区别在于行为模式和社会化程度。"猫本就属于户外动物,"她解释道,"在我国,城市和荒野都有猫的踪迹。"但她强调这些户外猫仍属家猫物种,"'野性'只是行为描述——它们只是未经过社会化驯养。"如何区分野猫与走失宠物?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表示很简单:流浪猫往往依赖人类——在人类附近活动、讨要猫粮、表现出喵叫蹭腿等友好行为;而野猫更警觉,会避开人类并形成紧密的"群落"。
2. 野猫会攻击人类和宠物
加州圣地亚哥野猫联盟的Audrey Stratton表示,其实无需担忧:"除非被逼入绝境,野猫通常会回避人类接触",有些甚至会对投喂者表现"友好"。Robinson补充道:"它们绝对不构成威胁,即便通过TNR计划绝育后仍会回归原有群落。"2011年《野生动物管理》期刊研究显示,由于行为模式差异,宠物猫与野猫鲜少相遇——野猫昼伏夜出且在寒冷月份更活跃,而家猫多在白天和温暖季节活动。Robinson指出:"全美无数社区都与猫群和谐共处。"
3. 野猫会传播疾病
尽管人们担心狂犬病等传染风险,但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猫传人病例本就罕见,更遑论回避人类的野猫。Stratton强调:"加州从未发生过猫传人狂犬病例",而全美推行的TNR计划通过绝育减少猫群打斗(主要疾病传播途径),并为它们接种狂犬疫苗,进一步降低了风险。
4. 野猫是乞食的害虫
Robinson解释,在门口讨食的多是流浪猫而非野猫:"自一万年前农业文明起,猫就因食物来源与人类共存。如今它们栖息在垃圾站附近,很多人甚至察觉不到其存在。"研究显示野猫具有卓越狩猎能力,会随季节迁徙捕猎。除非主动投喂,惧人的野猫自会保持距离。
5. 发现野猫应送往收容所
Robinson警告:"人们可能不知道送养野猫往往导致安乐死"。即使幸存,人道协会指出笼养会对野猫造成严重心理创伤。更佳方案是联系TNR组织,进行人道绝育后放归。Stratton表示:"户外生活虽艰苦,但有TNR照料者提供食水的野猫也能过得很好。"
6. 野猫可被驯养成宠物
Robinson说明:"幼猫或许能社会化收养,但成年野猫通常因惧怕人类难以成为家宠。"不过许多社区将野猫视为珍贵邻居,她举例有社区儿童为野猫取名当作宠物:"这种关怀超越了家养范畴,我们需要认识并拥抱这种情感力量。"
本文作者Maura McAndrew是俄克拉荷马州自由撰稿人,另为《Paste》杂志和HelloGiggles供稿。了解更多帮助社区猫的知识,从芯片检测到寄养收养须知。